書法社團的老人正在社區活動中心練習寫字。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 )每天步行至距家幾乎“零距離”的日托所,既管飯還能做游戲;每個老人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到9個不同的社團中去……在山西晉中,老人的幸福感正在一餐飯、一個日托中心、一個個興趣社團中漸漸壘實。
作為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山西晉中榆次區錦綸街道玉湖社區最為突出的特色是,60歲左右的“低齡”老人,成為幫扶高齡老人的主力軍。在這里,社區打破資源壁壘,讓老人不離家、不離群、不離圈,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
高效調動資源 保障老人生活、醫療、文娛
每天上午8點,隨著玉湖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開門,76歲的王培成就會走進位于二樓的書畫室,他熟練地拿出紙筆開始練字。“這樣的日子我已經風雨無阻地堅持3年,這里不僅環境好,社區還提供筆墨紙硯,每天和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在一起,很開心。”王培成說。
司法系統退休職工、老黨員閆素麗,是讀書會社團的創始人,這個以“家庭家風家教”為主要內容的讀書社團,有核心成員18人,全部為老年人。58歲的楊維奇是讀書會的領讀者。他說,自參加社區讀書會以來,和他一樣的很多老人精神狀態都有了很大改觀,每天大家一起閱讀不同的讀物,增長了知識,提升了心靈品質和精神高度。
今年4月,社區群眾胡貞敏創辦成立了“老胡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中,年齡最小的63歲,最大的73歲。每天在社區中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志愿者們上門為出行不便的居家老人送食物、清衛生。天氣好的時候,時尚會玩的“60后”志愿者們,手拉手帶著上了年紀的老人出門曬太陽、跳廣場舞、上街買東西。
除此之外,活動中心還設有晉劇團、合唱團、圍棋社團、攝影社團等。
玉湖社區是一個人口密集型社區,該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劉計娥介紹,社區常住人口近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570人,占轄區人口21.6%,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年人,他們開設活動室、棋牌室、圖書閱覽室、休息室、心理咨詢室,為轄區老人免費提供休息、娛樂、健身等服務。
擴大服務范圍 社區養老孕育多種新形態
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有30%的65歲以上老人發生跌倒,為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退化導致的風險,提升老年人生活安全性,社區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居住環境,在小區公共部分坡道、樓梯等處,安裝扶手等進行無障礙改造。
此外,就醫是老年人生活中發生的高頻事項,每個季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都要對轄區的700戶“重點老人”提供一次上門服務。其中,兩名簽約心理咨詢師還為社區老人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撫慰、關系調適、社會融入等幫助。
社區為實現老人“足不出戶”便了解天下事,工作人員上門進行反詐騙宣講時,開展智能手機課堂,教老人下載反詐騙APP、微信視頻語音聊天、支付寶搜索健康碼等功能的使用,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
劉計娥說,在量上不斷取得新突破的同時,社區養老也孕育而生了多種新形態。在他們社區,以自治為特征的互助型模式、由社會力量發起舉辦的“原生態”模式、由政府主導推動形成的專業化模式以及與產業聯動發展的養老社區模式等。但無論模式如何變化,其最終指向的都是搭建新形勢下老年人適合、向往的養老服務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