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交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嚴查改裝電動車上路違法行為,此舉也標志著本市針對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的整頓進入新的階段。
現場1
“攔下他!這是改裝車”
今天早高峰,通州新華西街與通惠南路交叉口車流如織,一輛懸掛白色牌照的電動自行車飛馳而過。騎車的外賣員雙腳懸空,本該放腳的踏板上,蓋著一層保暖布,隱約能看見下面有個黑箱子。
“快攔下他!這是改裝車!”通州交通支隊潞河大隊警長張德明趕緊在對講機里招呼其他交警幫忙。大約3秒鐘后,改裝電動車就被截停了。
張德明蹲下身,撩開保暖布,發現了一大塊鋰電池,上面還用一條大鐵鏈做固定。“我這真不是改裝車,只是電池太大,座椅下面放不下……”外賣騎手的解釋顯然說不通。“雖然上了白色牌子,但你這不是合法電動車。為什么電池大到沒地方放?還得放在踏板上?改了電池,跑得更快更遠,但你想沒想過,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也增加了?”張德明說完,騎手了解到了自身的違法行為,在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強制措施憑證上簽了字。
現場2
“上牌時車肯定不是這樣”
有直接工作需求的快遞外賣行業用車,依然是違法重點。“原來是允許騎!如果不許了,我現在把車騎走,以后不干了!”昨天下午3時,一位閃送工作人員在菜市口路口情緒激動,他的快遞車正在被交警詳查。車牌和車架號都對,貌似合法,但是交警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西城交通支隊櫻桃園大隊交警魏寶峰蹲下身,掀了掀車身下部的鋼板。鋼板上邊是騎手擱腳的地方,下邊蓋著一塊大電池。電池的高度已經超出了原車設計的電池艙,明顯突出了一大塊。原有電池艙的蓋板肯定蓋不住,因此騎手用一塊鋼板蓋在上面,還把鋼板與車身用一個大鏈子鎖緊緊地鎖死。顯然,這塊鋼板是它下邊那塊價值不低的電池的保護裝置。
“不是原來允許騎,而是之前我們沒查到您,這叫改裝!上牌的時候,車子肯定不是這樣的,是上牌之后把電池換了!”魏寶峰說。
與此同時,警長保金生攔住的白牌電動車上的問題就更明顯了。車子腳踏板的下方,明顯多出了碩大的電池盒。騎手被要求下車,保金生掀開座位,下方原本應該裝電池的空間,此時空空如也。拿出電壓表接在輸出端口,記者看到,電壓表上的數字是65.7。保金生說:“按照電動自行車的規定,輸出電壓是48V,考慮到一些偏差,電壓表上測出來的數字,最大也不能超過54.6V,只要超過了,那就會被認定為改裝。”騎手當場承認,車上原本一塊電瓶,現在已經改成了四塊。
呼吁
希望盡快消除違法行為
“改了電池,跑得更快更遠,但是付出的卻是發生交通事故之后,被撞的老百姓的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我們不可能因為要保證某個群體的工資收入,而放任另外的群體被無辜傷害。”保金生說。
市交管局表示,近期,隨著上路的超標電動車日益減少,警方已將執法重心轉移到拼裝改裝卻懸掛“白牌”的車輛上,希望曾經進行過改裝的市民,特別是快遞外賣行業中各位騎手,盡快消除違法行為,使用能夠滿足安全需求的合規車輛上路。
本報記者 安然 陳強 甘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