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家電投和中國核電發展中心在京聯合舉辦山東海陽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產暨“暖核”科普活動啟動儀式,發布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品牌。來自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等相關部委以及地方政府、行業協會、能源企業等相關領導參加會議。
據了解,山東海陽核能供暖是國家電投創造性落實黨中央“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暖核一號”一期70萬平方米供暖項目于2019年11月投運,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暖核一號”二期450萬平方米供暖項目于2021年11月9日投運。
項目投運后,海陽核電1號機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熱電聯產機組,取代了當地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暖季預計節約原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煙塵691噸、氮氧化物1123噸、二氧化硫1188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000公頃,同時減少向環境排放熱量130萬吉焦,有效改善區域供暖季大氣環境和海洋生態環境。供暖范圍覆蓋海陽城區,惠及20萬居民,海陽市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單臺核電機組供暖3000萬平方米的科研工程正在推進,供暖范圍將覆蓋方圓130公里。
在推進核能供熱項目過程中,山東核電始終堅持“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做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的原則,真正實現了當地民眾、地方政府、熱力公司、核電企業以及生態環保的多方共贏。
核電廠熱電聯產主要是從核電機組抽取高壓缸排汽作為熱源,通過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后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用戶。在此過程中,只有熱量的傳遞,沒有水的交換,確保核能供熱安全可靠。
海陽核能供熱邁出了我國核能綜合利用的第一步,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率。70萬平方米供熱項目實施以后,全廠熱效率由36.69%提升為37.17%;450萬平方米供熱項目投運以后,熱效率提高至39.94%。3000萬平方米供熱項目投運后,熱效率將提升到55.9%,是原來的1.5倍。若海陽核電兩臺機組同時開展3000萬平方米供熱,能源貢獻力相當于再造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本次“暖核”科普活動由中國核電發展中心發起,首屆活動通過啟動儀式、走進校園、科普文創、現場參觀、科普論壇等形式,普及核能供暖知識,并推出智能、可愛、親民的“暖核寶寶”主題IP形象,講好中國核電和核能供暖故事,直觀、形象地展現核能安全、穩定、清潔、高效的特點,促進公眾深入了解核能、認識核能,為核能發展營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