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的大佛寺東街南口,寒風穿過行人稀少的街頭,只有環衛工人忙著鏟冰除雪的身影。5點40分,第一輛滿載著蔬菜的面包車慢慢開過來,這比預計的晚了十多分鐘。兆軍盛菜市場負責人曾兆軍松了口氣說,“今兒這路想必不太好走。”
每一輛拉菜的面包車的車頂、窗戶上都掛著冰凌,甚至連打開后備箱都有些吃力。商戶們說,他們兩點多就到了批發市場。和頭天比起來,今天的路已經好走了很多,但結冰的地方還是不少,一路慢行,格外加著小心。“出去挺早回來還是晚了。有的老人特別早就來買菜,他們可別著急。”一位商戶說。
商戶老王剛從新發地市場回來,車上拉著4000多斤的菜品,其中“主力”是3000斤玉田大白菜。他說,最近買冬儲菜的市民很多,3000斤聽著不少,也就是賣一天的量。整個菜市場里賣蔬菜的有七八家,家家兒都是這個情況。
一邊聊著,王師傅一邊和同伴把車上的菜卸到一輛小三輪車里。因為菜市場在胡同里,在胡同里卸車會影響居民通行,所以商戶們都在胡同外面卸車,然后靠三輪車完成剩下這幾百米的運送。“小三輪車拉這幾千斤的菜,得拉好幾趟,怎么也得四十多分鐘才能倒騰完。”
冬儲菜敞開兒買
菜市場的開門時間是早上7點,但是通常不到6點30分,已經有街坊急著來買菜了。剛剛卸完貨的商戶們還沒來得及喝口熱水,便開始迎客了。菜市場門口掛著一面提示牌,上面標注著每日購物的客流高峰期。和商戶們預判的一樣,今天的采購高峰明顯提前了。來買菜的一位老人說,前兩天下雪刮風,她一直沒出來,今兒著急過來備點冬儲菜,“今年冷得早,打算一次多買點。”
“這白菜怎么賣???能擱得住嗎?”一早上,蔬菜大廳里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問題。商戶回答說,今年的白菜好吃,沒筋,買回去放在通風的地方就能長時間保存。市民們最關心價格問題,和前兩天比,今天的菜價已經有了小幅回落。
今年初雪來得早,氣溫又低,商戶們達成了共識,全國城市概況簡介把保市場供應當作一個任務,誰也不能趁機加價。來這個菜市場買菜的,每天都得有八九千位市民。“絕不能讓大家來了發現供應不足,或者菜價太貴失望而歸。”
本報記者 景一鳴 文并攝